目录

分布式和微服务和集群的含义及区别

单体架构升级时存在一个个大误区——把“部署个Web集群”当成了“分布式架构”

本文将一次性带大家彻底学会理解分布式、微服务、集群都是什么、都有哪些区别

基础定义

(一)集群(Cluster)

同组件复制,解决“单点瓶颈” 问题

技术定义:由多个“功能完全相同”的服务器组成的集合,通过负载均衡(如Nginx)将请求分发到不同服务器,实现“高可用”和“高并发”。

电商实战场景:早期电商网站只有1台Web服务器,用户多了就卡顿。这时部署3台相同的Web服务器,安装一样的代码,前端用Nginx做负载均衡,用户请求随机分配到3台机器上,并发能力直接翻3倍。

核心特征

  • 所有节点功能一致,代码、配置完全相同;
  • 依赖负载均衡器分发请求,节点间通常不直接通信;
  • 优势是部署简单、扩容快;劣势是无法解决“单体应用耦合”问题(比如Web服务器和数据库还在一起)。

(二)微服务(Microservice)

极致拆分,解决“分布式迭代效率”问题

技术定义:分布式架构的“极致化拆分”,每个子系统拆成更小的“独立服务”,每个服务专注一个极小的业务场景(比如“订单系统”拆成“订单创建服务、订单查询服务、订单取消服务”),且每个服务可独立开发、部署、扩容。

电商实战场景:在分布式基础上,把“库存系统”拆成“库存查询服务、库存扣减服务、库存预警服务”。当需要给“库存预警”加短信通知功能时,只需要修改“库存预警服务”,单独部署,完全不影响“库存扣减服务”的正常运行——迭代效率翻倍。

核心特征

  • 服务粒度极小,“一个服务只干一件事”(单一职责);
  • 服务完全独立,有自己的数据库(数据隔离)、开发团队、部署流程;
  • 依赖服务注册与发现(如Consul、Nacos)管理服务地址;
  • 优势是迭代快、容错性高(一个服务挂了不影响整体);劣势是架构复杂度极高,需配套DevOps工具链。

(三)分布式(Distributed)

按功能拆分,解决“单体耦合”问题

技术定义:将一个完整的系统拆分成多个“功能不同”的子系统,每个子系统部署在独立服务器上,通过网络通信协作完成业务(比如订单系统调用库存系统)。

电商实战场景:单体电商系统拆分成“用户系统、订单系统、库存系统、支付系统”,每个系统部署在独立服务器上。用户下单时,订单系统会调用库存系统扣减库存,再调用支付系统完成支付——四个系统协作完成“下单”流程。

核心特征

  • 子系统功能不同,各司其职(用户系统管登录,订单系统管下单);
  • 子系统间通过API、消息队列等方式通信;
  • 优势是解耦,一个子系统升级(如支付系统加微信支付)不影响其他系统;劣势是架构复杂,需解决分布式事务、网络延迟等问题。

大白话讲解

用“餐厅经营”比喻三者核心逻辑

很多人混淆三者,本质是没抓住核心定位。用大家熟悉的“餐厅经营”打个比方,瞬间就能明白:

  • 集群:餐厅里3个服务员都干同一件事——接待顾客、点单、上菜。顾客多的时候不排队,但如果有人要开发票(新需求),所有服务员都得停下学新流程,效率低。核心是“同角色复制,提升单一能力”。
  • 分布式:餐厅分了“接待组、点单组、上菜组、收银组”,每个组干不同的事,组之间配合完成整个服务。有人要开发票,只需要收银组学新流程,不影响其他人。核心是“分角色协作,提升整体效率”。
  • 微服务:在分布式基础上,把“收银组”再拆成“现金收银、手机支付、发票开具”三个独立小团队,每个小团队有自己的工具和流程,甚至能单独升级(比如接入新支付方式)。核心是“极致分工,独立迭代”。

核心结论:集群是“横向复制”,分布式是“纵向拆分”,微服务是“分布式的极致化”——三者不是互斥关系,比如微服务架构里,每个微服务本身都可以部署集群。

架构选型

架构没有“最好”,只有“最适合”,按项目规模和需求选:

  1. 小项目(日活<10万,迭代慢):单体架构 + Web集群 → 部署简单,开发效率高;
  2. 中项目(日活10万-100万,迭代中等):分布式架构 → 功能解耦,兼顾效率和复杂度;
  3. 大项目(日活>100万,迭代快):微服务架构 + 各服务集群 → 独立迭代,高可用高并发。

常见问题

Q1:微服务就是分布式吗?两者能画等号吗?

不能画等号,微服务是“更极致的分布式”。分布式只要求“功能拆分”,比如把电商拆成4个系统就是分布式;

但微服务要求“每个系统再拆成极小服务,独立数据库和部署”——分布式是微服务的基础,但分布式不一定是微服务。

Q2:小项目用微服务会不会“过度设计”?

绝对会,建议:

日活10万以下、迭代频率低的项目,用“单体+集群”足够;

日活10万-100万用分布式;

日活100万以上或高频迭代(每周多次更新)再用微服务。

Q3:微服务的“服务太多”不好管理,有没有办法简化?

核心是“服务粒度不要过度拆分”和“配套工具链”。

① 服务拆分遵循“DDD领域驱动设计”,按业务边界拆分(比如“用户管理”作为一个服务,不要拆成“用户注册”“用户登录”两个服务);

② 用K8s管理服务部署,用Prometheus监控,用Grafana可视化——工具到位后,几百个服务也能轻松管理

总结

最后用一张图来总结:

/img/distributed-microservices-colony/0101.png
image-20230529170944282

最后提醒:不要为了“赶时髦”上微服务,我见过太多小项目硬套微服务,结果开发成本翻倍,问题还一堆。架构演进要“循序渐进”,从单体到分布式再到微服务,每一步都解决明确的痛点,才是最合理的选择。如果大家有具体项目的架构选型困惑,欢迎在评论区留场景,一起交流!

版权声明

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本文章。
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注明出处。即视为默认获得授权。
未保留原文链接未注明出处或删除链接将视为侵权,必追究法律责任!

本文原文链接: https://fiveyoboy.com/articles/distributed-microservices-colony/

备用原文链接: https://blog.fiveyoboy.com/articles/distributed-microservices-colony/